2024/01/03

关于青少年网球训练的一点思考

在今年之前我对Eddie的网球训练还是比较上心的,报名各种夏令营冬令营,参加各种比赛。从小Eddie学网球就比较快,在原先的普及型俱乐部里水平一骑绝尘,给了我们一些他或许可以走特长的幻觉。但2023年发生了几件事情,让我渐渐变得更理性了——其实本来也没有不理性哈,只是进一步去除了亲生滤镜罢了。

一个是年初的时候某少体校招后备队员,因为疫情临时改期我们没有赶上选拔,于是加了少体校教练的微信,发了一些训练视频给教练看。教练说会看看,有后续招生计划会通知我,但从此就杳无音讯了。其实很明显,如果视频上的Eddie真的是个网球人才,不管有没有招生计划,教练都会联系我的。之所以没有后来了,就是因为他其实就是资质平平罢了。

第二件事是暑假里参加了市网球队举办的一个夏令营,当时看中的是可以在稀少的红土场地训练,有市队的教练资源,表现出色还有被选拔进入后备队的机会。但最后令人大失所望,可能因为是第一次搞针对低龄的夏令营,后勤管理经验不足,缺乏生活纪律管理,孩子们肆无忌惮地在宿舍打游戏还不洗澡(大夏天经过一天的训练后不洗澡!!!),整个人状态都奇差,不要说训练效果了。训练内容主要就是发球机打多球以及对抗,还没有平时俱乐部的训练质量高。到夏令营快结束的时候,球队的后勤老师跟我聊了几句,问我来参加这种夏令营是什么目的呢?打这几天球能提高什么呢?她的大意是,打球作为业余运动爱好是很好的,想提高的话就要保持长期系统训练,而不能寄希望于短期;让缺乏自控力的低龄孩子脱离父母管理只会破坏原有习惯,回家还要花时间精力恢复日常秩序。她还说,像张之臻这样的职业球员,父母都是搞体育的,身体优势放在那里——言下之意,你们倒是看看自己的遗传基因呢……事实也证明她说的没错,至少夏令营结束就拍拍屁股回家了,并没有人和我们提后备队的事情。

诚然,矮个子不是不能打网球——相反,和篮球之类的比起来,网球还是个对身材比较包容的运动。但身材处于劣势,就意味着要在其他方面投入更多精力和资源找补,而且成为顶尖的概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低。竞技体育是残酷的,其实也是不健康的,而我们让孩子学网球的初心不是希望让他身心更健康吗?

很多家长说,我们也没想过打职业,能靠体育特长进个美国大学校队就很好了。然而以职业为目的训练和以特长为目的的训练,其实差异只是在训练的量上,前者是后者的两三倍,因此在技术细节、稳定性、体能等方面会有较大距离;在运动天赋、训练周期、训练质量的方面,几乎都是一样的。靠体育特长走校队比靠学习更烧钱、更吃天赋,绝对不是个所谓的捷径。

元旦假期里我拍脑袋做了个计算网球路径的量化表,供娱乐性参考:

  • 预测身高女生超170男生超180 加1分
  • 预测身高女生超175男生超185 加2分
  • 家族内有运动员基因 加1分
  • 有体育系统内资源 加1分
  • 家长愿意在网球上总计投资500万元人民币以上 加1分
  • 家长愿意在网球上总计投资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 加2分
  • 10岁前开始训练 加1分
  • 孩子特别热爱,有自驱力,愿意自发训练 加2分
  • 孩子喜欢比赛,好胜心强,有拼劲 加2分
  • 孩子协调性特别好 加1分
  • 孩子跑动、变向速度特别快 加1分
  • 孩子力量特别大 加1分
  • 孩子耐力特别好 加1分
  • 女生统一加2分

个人意见是打NCAA D1校队至少要达到10分,打职业至少要达到13分。反正我和队友已经统一战线了,我们对Eddie的培养目标也就是业余高手,能用网球填补课余时间替代游戏,锻炼身体,磨练意志,培养自信,缓解精神焦虑,结交好友,就是全部的目的了。

Posted by leelily

双子女,博爱,犀利,rp好,琴棋书画俱不全,文科生中的理科生,理科生中的文科生 有经常性失眠倾向的小睡神,乔帮主时代的苹果教徒,阿婆粉,木拓粉,以周游世界为人生使命 是律师又不是律师,常年求包养……特征:好养活

View more posts from this author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