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20
做作业拖拉?
家长在要求孩子速度快、不拖拉的时候,通常还伴随了一个隐藏条件——要又快又好。但是又快又好是一个完美状态,我们不应该奢求孩子一步到达完美状态,只能选择“先快再好”或者“先好再快”,逐渐趋近完美状态。至于选择哪个,见仁见智,看孩子本身性格,也看总体教育规划。比如体制外的孩子,通常需要全面开花,但考试成绩并不需要精益求精,80分和100分都能得A。这种情况下,可以先追求效率,在此前提下再尽量提高准确度。但如果孩子本身性格就比较完美主义又有耐心,也不必一味求快,在仔细认真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熟练度即可。但无论选择那条路,都要避免踩坑,小心不要让孩子陷入“怎么做都不对,不如摆烂”的状态。
一次家长聊天,一位姥姥抱怨外孙作业拖拉,一个小时能做完的作业两个小时都做不完。我说暑假还有一个小时的作业,是不是太多了一点?姥姥说也不多啊,每天计算题两页,书法五个字每个字写五遍,读书两页,还有啥忘记了。我说挺多了啊,毕竟才两年级的小学生,平时上学也不会每天做两页计算题吧?写25个字家长可能觉得没多少,可是写字很无聊啊,小朋友认真写也很累的,写得不好家长不满意,估计还得重写。虽然说好做完了能玩,但真做完了又要求订正对了才能玩——这种要求在家长看来很正常,可小朋友就会觉得你说话不算数。来回拉扯中又到了吃饭时间出门时间,辛苦半天也没玩上几分钟,大人小孩都又气又累。长此以往,孩子也不指望快速做完作业就能玩上了,不如趁做作业的时间赶紧玩吧,能玩多少是多少,反正家长横竖不满意。姥姥连连点头称是,说就是这样就是这样,习惯养坏了。
关于怎么养成习惯的事情,可以看一下Atomic Habits | 原子习惯这本书。对于还处于人生起步阶段的小朋友来说,其实好习惯坏习惯都没有养成多久,都不难打破。难点在于他们理性不足感性有余,对“为什么我要做这些事”没有充分的认识,难以形成长期稳定的自驱力,更多的动力来自于短期的正向反馈——比如做完作业可以玩游戏啦,考得好很有面子啦之类的。因此做家长的就要帮助他们形成正向反馈,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循序渐进,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简单任务中体会到成就感、自信心和对规则的信任,在此基础上逐渐增加难度、增强能力。
相对前面那个小朋友的能力而言,目前的作业量显然是太多了。家长需要认识到,强行保持现在的量只会陷入恶性循环,减少作业量培养好习惯才能为后期发力做好铺垫。家长一定一定不能着急,成长有其规律,试图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反而会产生更多问题。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