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
打开新世界大门的保险新发现
几年前写过一篇有关保险配置的博客,之后也陆陆续续地有补充一些保险。这两年互联网保险借助平台搞得风生水起,监管也在不断加强,年初重疾险新规,年末又有互联网保险新规。于是平台们、大V们也借势一波又一波地推“即将下架”产品,制造焦虑。我也不知不觉被裹挟了进去,研究了一番即将下架的养老金类保险产品。
我们法律从业人员做research是基本功了,偏偏这个养老金类的产品是个水很深很复杂的东西,于是我在这上面花了一两个星期,读书都暂停了。结果真的被我发现了了不得的东西——倒不是发现了啥回报特别高的产品,而是发现这些产品回报都这么低,为啥无论票圈的保险代理人还是看似理中客的大V都要力推呢?原来保险的返佣真的高得吓死人啊,按首年保费抽成,低则二三十个点,最高能达到八九十个点。理财类的保险保费总得有个几万块才有点意义吧,所以每签下一单,代理人就可以赚好几万。难怪保险这么贵,难怪一个个都去卖保险了,难怪所谓咨询、做方案都是免费的哇。
收取这么高的佣金,有没有提供与之相匹配的服务呢?首先,大多数人应该和我一样,并不了解代理人从中抽取了多少比例的佣金。如果知道的话,应该会对他们提供服务的水平、推荐产品的全面、客观程度等有更高的要求吧。比如说我票圈有一个比较高端的保代,原来是个法律猎头,照道理说薪酬也很高了。不过最珍贵的是她手上大量高端客户资源(比如我【狗头】),要是能转化成功的话,收入更加起飞了啊。最近她晒的一个给客户做的养老金方案,我一看这收益,不高啊,和我筛选出来收益较高的产品相比,几十年后能少拿个几百万。就这,我还嫌收益太低,犹豫要不要买呢。这还是比较有文化、有良心的保代了吧,收了好几万,也并不能帮你争取最高收益,更low的那些就更不能放心交给他们了。
想想我以前听”保险老师“帮我做的方案,也是脑袋被门夹了,被赚了佣金也就算了,关键选出来的产品还不咋滴。”老师“们推荐的标准是哪个返佣高,而不是客户利益的最大化。比如前一阵家里老人的医疗险到期了,这次我续保的时候长了个心眼多方比较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老师“推荐的保险比其他的贵了一大截。可恶的安心互联网保险公司,退保还特别麻烦,最后横竖还是退掉了,但还是损失了一点费用。划一下重点:老人的医疗险比较贵,最最划算的就是沪惠保等惠民保险,没有年龄限制,没有健康告知,还涵盖质子重离子医院,唯一缺点是暂不保证续保,不过还是推荐无脑买,尤其是有病史买不了其他健康险的老人。
虽然保险很贵很坑,但还是有必要买的。我们能怎么办呢?首先还是要学习,提高自己的保险知识,可以多看评测,但是要辩证地看。现在的很多公众号常有互相矛盾的说法,还都言之凿凿自己最客观公正,殊不知可能就是同一伙人注册的不同号左右互博,左右的韭菜都给收割了。有的号看似揭露同行黑幕,但决口不提返佣之高,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强行假设数据,也要谨慎对待。总之,大V可以利用之,但决不可盲目相信之。
接下来就是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新知识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咔嚓保“之类的代理人平台上注册成代理人,然后给自己买保险,就可以获得返利了!保费轻松打折,尤其是年金险,那可是省下来好大一笔钱呢!这样的平台其实有很多,目前”咔嚓保“是支持这种”自保件“返利的,不支持的话可以把链接发给家人投保,或者让家人注册成代理后发给自己投保。虽然麻烦了点,但可以省下好大一笔钱呢!
最后再说一下养老金产品。主流的用于养老金产品有两种:年金险和增额终身寿。大V最近强推后者,看了我前面写的,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了。但这种产品被监管限制,复利不可能超过3.5%。大V说确定的利率是优点,但确定的低利率我是看不到任何优点,到死都跑不过通胀。前者的预设利率其实也只有4.025%,但有一个很独特的优点:可以提供终生现金流。大V常说年金险是个理财产品,不保风险(因为身故杠杆不如定期寿险高),其实并不对,年金险保的是”活太长“的风险。但因为利率低,所以只有本金非常大的前提下产生的现金流才有意义。现在保代们推荐先买个几千块的年金,等几十年后每年领个通货膨胀后的几千块,请问意义何在?所以年金险其实适合有钱的快退休的中年人一下子扔一大笔钱——当然,要做自己的代理人才最划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