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4

《戴维斯王朝》

喜马拉雅上的有声书。之前喜马拉雅上都是听一些100本必读之类的节目,好似听了很多书的概要和解读,其实不走心,也就是打发时间。自从听了有声书(上一本听完的是实体书挺厚的《剧变》),觉得总算把VIP发挥出量化的价值了,起码省了一本书钱不是?

因为有声书不方便记笔记,所以我倾向于听人物传记这类,故事比较多,干货比较少,启迪和思考嘛就因人而异了。戴维斯的故事我还是挺感兴趣的,因为和其他投资大家不同,戴维斯一家三代都从事金融业,且历经不同的经济环境都长期业绩出色,所以他们的投资经验应该具有一定的普适性,不能仅仅用「幸存者偏差」来解释。而且戴维斯家族在教育方面也应该有一定可取之处,不像巴菲特的后代都不太成器……

听下来,确实戴维斯家族在投资方面并没有什么独辟蹊径之处,还是价值投资的老一套:长期投资、合理价格买入等等。三代戴维斯多多少少也都在投资上犯过错误——事实上,投资领域里从未出现过没有犯过错误的人,错误本身就是投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毕竟,投资是一个概率游戏嘛。老戴维斯专注于保险股,可以说错过了很多其他机会;第二代谢尔比戴维斯买过高价科技股;第三代么……没什么存在感?

让我印象更深刻的还是戴维斯家族的教育。贯穿全书的一个关键词是——节俭。价值投资者基本都节俭,所以老戴维斯节俭也不甚稀奇。节俭到什么程度呢?没给儿子女儿留什么遗产,把给女儿的信托基金收回了捐给大学,孙子请他买根一美元的热狗都不肯……但就这么节俭到抠门的老戴维斯,和儿子谢尔比之间的父子关系也就一般,竟然也没引起子孙的反感,反而把节俭的家风一直传递给了下一代和下下一代,也是很神奇了。

不同于巴菲特或者芒格,老戴维斯和他富家女出身的妻子一直感情稳定,虽然书中没有太多涉及夫妻关系,但至少没有离婚呀。而且在女儿信托基金的纷争中,妻子凯瑟琳是站在女儿一边的。想来虽然父亲比较抠门,但母亲和孩子们的关系应该不错,可以充当父子之间的润滑剂。

戴维斯家的后代都是跟着老爸在投资届耳濡目染长大的。巴菲特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更别提带娃了(为啥反面教材总是想到老巴?)。而老戴维斯去保险公司调研都带着谢尔比一起,所以谢尔比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大公司高管。谢尔比自己成家生子后,又继续了教娃炒股的优良传统,从小就要求他的儿子们写投研报告。因此,虽然戴维斯家的第三代读大学时各有所志,但最后都还是回归了投资界,继承了父辈的衣钵。

最后还是记录一下本书最后总结的戴维斯家族十大投资原则吧(十大什么的其实一般也都是硬凑的哈哈):

  1. 避免低价股的价值陷阱
  2. 避免被狂热炒作的高价成长股
  3. 以合理价格购买稳定增长的公司股票,最好是隐形成长股
  4. 等待公司遭遇危机或者行业进入熊市时的低价买入机会
  5. 顺势而为,拥抱经营稳健的科技股
  6. 自下而上的微观分析和自上而下的宏观分析相结合,寻找主题投资的机会(如通胀、老龄化等)
  7. 让盈利奔跑,买入并长期持有赢家股票以最大化复利,也减少交易摩擦和税负
  8. 投资于优秀的管理层
  9. 避免后视镜,要有前瞻性
  10. 长期投资,坚持到底(戴维斯家族的长期投资可是历经三代的时间跨度)

但我认为,上面十条里没有提到但是对戴维斯家族成功至关重要的因素,至少还有两条:一是无法复制的特殊历史时机,赶上了美国和日本股市最繁荣的几十年,入市节奏踏得那叫一个准,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二是长期使用杠杆——杠杆是一个可以将收益和风险同时翻倍的危险品,所以不作为投资原则向普罗大众推荐完全可以理解,但长期保持一倍杠杆显然加速了戴维斯的财富增长。

Posted by leelily

双子女,博爱,犀利,rp好,琴棋书画俱不全,文科生中的理科生,理科生中的文科生 有经常性失眠倾向的小睡神,乔帮主时代的苹果教徒,阿婆粉,木拓粉,以周游世界为人生使命 是律师又不是律师,常年求包养……特征:好养活

View more posts from this author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