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1
格局 by 吴军
某基金经理访谈里推荐的书,原文大概是说刚出社会的年轻人可以读读吴军的鸡汤,有志搞专业投资的可以读读霍华德马克斯。我好像读的顺序倒过来了……
吴军的「得到」专栏文章合集,果然就是适合年轻人看的鸡汤。我心里果然已经不当自己是年轻人了啊,在路上看到约会的青年情侣,就觉得啊年轻真美好啊!偏题了拉回来——总之,书里这些道理,我现在不读也懂了。虽然觉得自己如果刚毕业的时候就有人指点这些道理就好了,但如果回到当时,大概率也并不会想要读这种中年老爷叔写的鸡汤文学,当然更没空读,生活可多姿多彩着呢。
现在读这些鸡汤故事,好像和小时候读《故事会》没有什么两样:读的时候蛮爽的(虽然故事跌宕起伏的程度比故事会差远了),很快能读完一本也蛮爽的,不用烧脑做笔记蛮爽的,但读完了你说记得点啥?好像啥都不记得了。
这种书的问题在于,虽然说的道理没毛病,但没有办法落地。譬如说书里写成功的三个变量:成功 = 成功率 x 影响力 x 速度。先不论这个公式对不对,假设是对的,可成功率怎么提高?影响力怎么提高?速度怎么提高?这些具体问题不解决,这个公式就没有任何意义。
近些年我越来越倾向读那些聚焦于一个具体问题的书。譬如之前读的《影响力》,虽然很微商圣经,但是人家就是把怎么提高影响力这件事讲得很明白、很透彻,让微商们立即就可以上手实践。其实就算像Grit这样非常主题极其鲜明的书,也有读者书评说:这本书讲了人人都知道的那些道理——成功者都是努力坚持的人。但因为书里对于每个要素都研究得很细致,因而也让读者可以从具体方面着手实践:比如培养兴趣爱好,比如刻意练习。但这种泛泛而谈的鸡汤书,就真的只是正确而无用的道理,就当趣闻轶事,读过便忘了。
但是它轻松呀,好读呀,而且能年轻人能听听大佬的那些故事,也是很有意义的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