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9

选基策略(六)

过完年市场比较差,我设置了重新开始定投,就也不再天天看账户了。直到最近年报季,我又开始天天读年报。发现经过这两个月的阅读,自己的经济学基础还是有了点长进,尤其是一些债券类基金或者偏重大类资产配置的基金经理很喜欢写宏观经济分析,以前是完全看不懂,现在只是部分看不懂了……

另外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稍有提高,对广告宣传内容的辨别能力也有了点长进。今天就举个栗子。

有一位基金经理Q最近发新基,软文里写机构和公司内部都很认可Q,持有份额很高,Q同时管理的五只基金里有三只机构持有超过80%。有意思的是我发现其中规模最大的一只反而机构持有只有10%不到——为什么同一位基金经理差不多时间开始管理的基金,机构选一只不选另一只呢?

于是我对机构持有比例最高的几只进行了研究。其中基金A和其他几只不同,是债券类基金,而且不是这位Q经理主管的,所以机构应该不是冲着他去的。这时我就开始疑窦丛生了,这大红花也能戴在Q身上?

继续看基金B和基金C——这两只分别是从另外两位基金经理手里接手过来的,而机构持有份额是在Q接手之前就超高的,可见机构认可的是前任的两位基金经理,属于他俩的legacy。而对于Q,机构大概认为还是可以继续持有下去的;但他后来自己发的新基(也就是机构占比最低的那只),机构就没有继续追捧的意思了。

前不久看到集思录大神的金句:

你常常以为自己知道了真相,但往往只是了解了事实,真相远不止于事实,而是事实之间的关系。

by 集思录 路林

所以软文的宣传就是这样误导投资者的:那几只基金机构持有份额多,这是事实;那几只基金现在是Q在管,也是事实;但真相真的是机构认可Q吗?你品,你细品。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Q管理的几只权益类基金持仓都差不多,但是规模最小的那只限购每天只能买5000元(因此机构持有也不高,30+%),其他更大规模的却不限购。可见基金公司和Q是有意把这只船小好调头的基金打造成Q的代表作,这只基金的业绩也确实比其他几只更好。但是这样对于信任Q的其他基金持有人公平吗?

虽然Q被基金公司打造为「学霸」「中生代领军人」,让我真正不考虑Q的原因是他几乎不持有自己管理的基金,还在每年发新基。利益不一致是主动管理型基金的最大风险和投资者痛点,基金经理如果自己不买自己管理的产品,如何让其他投资人付出信任呢?天下好基金多的是,我还是另觅他处吧!

Posted by leelily

双子女,博爱,犀利,rp好,琴棋书画俱不全,文科生中的理科生,理科生中的文科生 有经常性失眠倾向的小睡神,乔帮主时代的苹果教徒,阿婆粉,木拓粉,以周游世界为人生使命 是律师又不是律师,常年求包养……特征:好养活

View more posts from this author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