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Mission Impossible

往印象笔记里填坑的工作还在不断进行着。其实我是个非常研究型的人才,做什么事情都会热切地专心研究一阵,有的研究过就弃坑了,比如摄影,还有的研究到一定程度就形成了大体完整的知识结构,不走专业路线也够用了便不再继续下去了,比如健身。现在我就非常热衷于研究笔记管理、知识管理、搭建知识体系,甚至扩大到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精力管理、效率提升等领域(其实这些领域我没啥好多研究的,毕竟我本人就是学霸+效率大师【抠鼻】)。

经过这半个来月的学习和填坑操作,渐渐地我已经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印象笔记使用架构和流程。现在我的笔记分为三个Stack(笔记本组),分别对应内容的输入、整理和输出。第一个Stack是默认收件箱以及各种接口收集内容时自动形成的笔记本(比如微信啊、剪贴板啊);第二个Stack是我的主要工作笔记本,包括正在处理中的「办公室」笔记本和阶段性处理完毕的「藏宝箱」笔记本,另外还有一个专门放Eddie档案的笔记本;第三个Stack是博客和日记笔记本,分别对应公开和非公开的输出。

「办公室」和「藏宝箱」中笔记的数量非常巨大,尤其是藏宝箱,基本所有我认为有价值的内容都放在这一个笔记本里了,而且显然笔记数量还在迅速增长中。那么问题就来了,怎么才能在海量笔记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内容呢?我认为这里其实有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才能记得或者知道自己有相关的内容——大家都还记得自己微信收藏里都存了些啥么?在确定自己的存档里有相关内容后,其次才是如何寻找的问题。

其实第二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因为Evernote和印象笔记的搜索功能都是超强的,只要知道关键词,就算藏在图片里、附件里都能搜到。再配合上标签功能,掘地三尺也给你搜出来。

我把第一个问题和我今年的大目标结合了起来——正好中国版印象笔记有思维导图的功能,我就把自己所有内容分为了五大领域,并做了相应的五个思维导图,分别是Life、Work、Learning、Cognition和Money。其中Life包括我的菜谱啊旅行攻略啊这些吃喝玩乐的内容,Work顾名思义了,Learning主要是和学习方法论及教育相关的内容,而Cognition是自我提升认知的学习内容(包括心理学啊经济学啊这些),Money则是和理财投资等直接相关的(包括金融知识)。

所有有价值的、值得保留的内容,理论上都应该能在这五张思维导图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用思维导图上的链接或者次级链接(就是链接到思维导图的笔记中再链接出去……好绕口)嵌入我的整个知识体系。这样我在寻找自己有没有读过相关内容的时候,只要打开相应的思维导图就一目了然。如果没有,说明这个知识点上我有漏洞,正好补齐;如果同一知识点上有更好的内容,就把原内容替换掉,或者用链接的方式互相补充。

由此衍生出了我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收集到「收件箱」的内容在看过后,我会按内容价值进行相应的处理:

  • 没有价值的内容,阅后即焚
  • 有部分价值的内容,删减无关的内容,只留下干货
  • 有价值但过于冗长的内容,除了把精华高亮外,我会在最上面写一段自己的summary或者reflection,方便日后回顾

第二步,所有我认为有价值、值得留下的内容,我都会做几个操作:

  • 改标题,把标题党或者过于文艺不知所云的标题改为直击主题、望文生义的标题
  • 加标签,按内容和下一步行动两个维度,分别按照思维导图中的层级和关键词打上内容标签和#WIP(比如正在写读书笔记或者做单项的思维导图)、#ReviewLater(比如要在一年半载后进一步验证作者的预测)、#To-do(比如要做进一步研究)等行动标签
  • 链接到五大思维导图的相应位置(可以重复链接到不同节点)
  • 给#ReviewLater和#To-do设立任务或提醒闹钟
  • 把三个月内不需要进一步行动的内容移入「藏宝箱」
  • 三个月内需要行动的内容留在「办公室」继续加工

第三步,除了输入-整理-输出流程外,定期回顾和整理也是知识体系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我分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回顾任务:

  • 每日:清理「收件箱」
  • 每周:回顾打了 #ReadLater 和 #WIP 标签的内容
  • 被提醒时或者每月:回顾 #To-do 或任务清单
  • 被提醒时或者每季度:回顾 #ReviewLater

目前大体就是按照这个结构和流程在搭建我的知识体系,也是第一次不按内容而是按流程设立笔记本,暂时运作良好。当然,肯定也有很大的优化空间,边做边改进吧。现在主要瓶颈在于印象笔记的思维导图功能还不太完善,很难把其中一个节点拆分出来,有点不灵活,希望后期能有改进吧。

而我在填坑的过程中又给自己找了一个更难的支线任务:清理微信收藏。回到上面的那个问题:大家都还记得自己微信收藏里都存了些啥么?用微信都快十年了吧,我早期在国外,还算轻度用户来着,翻看自己的收藏都不知道要下滑多少页,还有很多链接点开都已经失效了……你以为它是收藏夹,其实根本就是一个垃圾桶!为了让自己收藏的宝藏「重见光明」,我准备把自己的微信收藏全部清理一遍!它们的归宿,要么在印象笔记,要么就在垃圾桶了……

这正是本文标题的由来了——正写着本文的时候,我又去微信收藏划拉划拉了半天,多,真多!今年都不知道能不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但是想到一旦完成的那一天,收藏归了零,那舒爽的感觉我都难以想象啊!所以无论是今年、明年还是五年、十年(应该不会需要这么久吧?),这件事我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完成的。加油!

Posted by leelily

双子女,博爱,犀利,rp好,琴棋书画俱不全,文科生中的理科生,理科生中的文科生 有经常性失眠倾向的小睡神,乔帮主时代的苹果教徒,阿婆粉,木拓粉,以周游世界为人生使命 是律师又不是律师,常年求包养……特征:好养活

View more posts from this author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