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07
选基策略(五)
很多时候我们看好的基金经理旗下有好几只基金,这种时候我们就不必“成年人当然都要”了,那应该怎么选呢?这篇写一下我的几个方法。
首先,就像上一篇写到的,所管基金数量太多的基金经理我是不会选的,尤其是权益类基金管四五个以上,或者各种类型基金一把抓的那些基金经理。一方面怕基金经理顾不过来,另一方面一拖多常常反映出基金公司人才不足,只能靠个别明星经理发基金创收。
所以可以得到第二个结论,如果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基金,有的是和他人合管的,有的是独自管理的,那肯定选独自管理的,否则都不知道我买的基金是不是看好的基金经理亲自管理,甚至怀疑是不是给基金公司用来带新人练手的。
第三,尽量选基金经理管理时间最久和自有资金投资最多的基金。一般最早开始管理的基金都是基金经理的“亲儿子”、成名作,长期业绩优秀也会成为公司的王牌产品,所以不管是基金公司还是基金经理本人,都会对老基金更上心。同理也可以选基金经理本人以及基金公司整体投入金额最多的基金。
第四,如果不同基金之间有比较显著的仓位差异,可以按自己的风险偏好程度和股市整体估值水平选择。大多数基金经理管理的几只基金,选股是基本相似的,但有的股票仓位高,更激进一些,波动也更大,有的仓位低一些,就更加稳健。所以小心脏的投资者可以选稳健一些的,或者判断市场整体估值已经较高了,又不想踏空的,也可以选稳健一些的,这样就算后续市场下跌了,仓位较低的基金回撤也会相对较小。类似的,如果市场下跌幅度比较大,估值在底部,则可以选择仓位较高较激进的类型,这样后续反弹更快可以赚到更多。
第五,可以按不同基金的投资范围区分选择。比如说很多老基金只能投A股,最近港股很热,很多明星基金经理就新发了可以投资港股的基金,如果看好港股的话可以购买。但可以投资港股只是扩大了基金经理可投资的范围,一则基金经理未必就会重仓港股,二则擅长A股的基金经理也未必能在港股投资上取得很好的业绩,所以也不必对港股投资抱有太高预期。
最后还可以按基金的持有期限选择。最近很流行新发定期开放、一定持有期等限制投资者申购赎回的基金,号称可以强制投资者长期投资,避免追涨杀跌,有助于提高基金投资的稳定性(例如不需要时时留出应对赎回的现金,或者为了应对赎回被迫卖出持仓股票)。如果觉得自己管不住手的可以考虑,但要注意限制期限和自己的财务久期安排相匹配,避免发生短期要用钱却无法赎回的情形。而且这类基金一般不能定投,一次性选择投资时机和投入金额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我自己认为基金投资的一大优势是流动性好,所以基本不考虑这类基金,除非看好的基金经理没有其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