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9
选基策略(四)
As promised,今天写一下我是怎么选择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主要是三个维度:基金公司、基金经理和基金产品本身。
基金公司:选头部规模大的,以及权益类做的比较精品的。
- 前者有易方达、华安、汇添富等,后者有兴全、中欧、交银等。相对来说我个人比较喜欢后一类做精品的,旗下基金个个业绩都不差,公司比较爱惜羽毛,就算无脑买也比较放心。
- 小的基金公司一般投研能力相对欠缺,市场影响力也有限——说白了手里基金规模小,钱少,重仓的股票也推不动。这些公司即使出了个别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爆红后规模急速扩大,业绩常常就难以为继。另外基金公司的节操也很重要,有些大公司专门牛市疯狂发新基套韭菜,就比较为人所不齿……
其次是基金经理,我主要关注基金经理:
- 个人从业年限:老将当然更放心,有几年经验的中生代也可以托付,太年轻的还是观察观察先。
- 个人年化回报:当然越高越好。
- 最大回撤:非常重要的指标,例如18年熊市期间回撤过大的基金经理就要谨慎。
- 当前管理基金数量:从一而终的最好,三四只也过得去,一拖七八甚至十来只的就要怀疑他忙得过来吗?
- 得奖情况:什么金牛奖、英华奖之类的,参考一下就可以了,现在叫得出名字的基金经理基本都得过奖了,不过得奖的基金一般都是经理本人的王牌基,可以重点考虑。
最后是基金本身了。
- 首先当然是看历史业绩和回撤。业绩长期稳定在中上水平的就很好,18年和20年初全球熔断期间的回撤不要太大。不要跟风买前一年涨得最好的那些冠军基,傲人战绩多半来自于豪赌某一板块,下一年多半沦为路人。但也不必有业绩洁癖,再牛的基金经理也有业绩落后的阶段,只要没有长期落后就好。我也会看一下基金历年的夏普比率(风险调整后收益),体现了基金的“性价比”如何。
- 我很看重基金经理有没有投资自己的基金,个人利益和投资人绑定了就放心他不会乱来。这点兴全的基金做得特别好,几乎所有基金经理都重仓投资自己的基金,深度利益绑定。
- 还要看机构持有规模。机构的投资水平普遍比散户还是好点吧?机构重仓的基金一般比较稳健,业绩也不会太差。
- 每家基金公司最有名的王牌基金可以得到公司最多的资源,一般业绩不会太差,即使基金经理离任了也会找其他牛人接任。另外,20年初大跌期间很多基金公司用自有资金大幅加仓旗下基金,可以视为基金公司主推的基金,不乏王牌基,可以列入备选观察池的。
- 同一基金经理管理的多只基金中,我喜欢混合型的多于股票型,仓位比较灵活;喜欢能投资港股的多于不能的,毕竟港股也是有几只A股没有或者稀缺的大牛股的;喜欢规模较小的多于较大的,船小好调头嘛,有利于基金经理操作。
目前我挑选基金时主要观察的就是这些指标了,进阶的话就要对基金经理做深度的了解和分析了。我自己会去读基金经理写的定期报告,走心的基金经理会在报告里对自己的业绩做归因分析,会解释自己的投资体系,也会对未来的市场和应对做出预判。现在很多基金经理也会参与线上直播,和基民面对面,回答一些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
有些人说选基金要看基金经理和自己的投资理念是否符合。不过我个人认为这是个伪命题,因为绝大多数投资基金的人并没有自己的投资理念,更不要说判断他人的投资理念了。而基金经理无论在报告里写的还是直播里说的,其实多数都是听上去很正确的废话,是否真正在管理基金时做到了知行合一,是普通投资人很难判断的。因此我个人看法是,选基金时还是从定量的指标出发,等有了一定投资经验和心得之后再深研基金经理的理念、基金产品的风格等定性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