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04

Deliberate Practice刻意练习

这是继Grit(《坚毅》)、Growth Mindset(《终身成长》)后我看的第三本类似主题的书,一样的收获满满。简单来说,这本书的主题契合了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老话:多数人努力的程度还轮不到拼天赋。

作者认为 ,所谓天才其实是高质量训练的产物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并非他们天生具有某方面特别的才能,而在于他们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刻意练习——注意,刻意练习并非简单的一万小时机械重复,而是在专家指导下具有目的性的高质量练习。既有质量又有数量的刻意练习才是成功的秘密。

书中还用大量篇幅解释大师们具有的mental representation,中文翻译为“心理表征”,实在是难以理解。而我自己的理解是人类大脑具有极强的适应性,通过大量刻意练习,大脑会对特定领域产生一种未经练习的普通人无法感知或捕捉到的 “直觉”,对领域内的知识逐渐内化,脑中自发构建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一可以系统化地组织整理并帮助理解和记忆信息;二能迅速发现、纠正甚至预测错误,而且这一切可能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做到的;三可以和其他相关甚至不相关的新知识相互联系举一反三,加强对系统内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提升该系统的深度广度。关于这一点Learn More Study Less(《如何高效学习》)这本小书中有更加具体的介绍。

这么解释起来真的有点玄乎,只能说懂的自然懂。记得我中学的时候看过一本讲学霸怎么学习的书(小时候好像看了不少这种书,看来还是很想成为学霸的),其中就提到学霸脑子里有个自动纠错系统,做错了题自己即使不是有意识地完全明白,但潜意识里马上就能感觉到有问题。当时我就深有共鸣,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但问过几个同学,却说没有这样的感觉。还有一些身边的小例子:比如打字打错了或者有错别字,有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有的人却无法察觉;常年跑者对于自己跑步的速度可以精确地感知和掌控;从小练琴的琴童对音乐也会有特别敏感的辨别力和感知力,弹错一个音手指比大脑先发现等等等等。在特定领域内把这个系统做深做透,自然就能成为优于常人的大师级人物。

那怎样才能形成这样的mental representation呢?书里的建议是3个F:Focus, Feedback和Fix-it——将技能分成一些组成部分,具有针对性地反复练习,有效分析、反馈不足,然后想办法解决这些不足,从而高效地提升技能。

从反面讲,记得Grit的作者举过一个例子。她常年慢跑,但跑了多年成绩并没有显著提高,原因就是她跑的时候听听音乐解解闷,并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提升跑步技能上。这样不具有针对性的反复练习对于提高技能水平是无效的,换句话说就是傻练。

可以看出,作者对于普通人成为某一领域内的大师给出了非常具体可行的路线图:要带着明确具体的目标练习,要找到专业的导师给予练习指导和及时反馈,要走出舒适区挑战自己的极限,并且将这样的练习坚持下去。

那么问题又来了,坚持练习是很辛苦的,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坚持下去直到成功有的人就做不到呢?作者说意志力是不存在的,最重要的是动机——这和我减肥的结论一模一样!减肥动力文具体戳这里。除了有一个可行又强烈的目标外,有效的做法还有固定练习时间形成习惯、控制练习强度避免过度疲劳、设置阶段性目标保持成就感、外界的支持竞争鼓励,以及,信念,信念,信念!是不是一模一样?!作者在书中也多次用健身作为类比,解释大脑和身体肌肉一样也会愈练愈强,但也一样不进则退。

书中给出了许多案例,我也不一一枚举了,而且私以为个例也未必说明什么问题。但这些理论还是可以应用到自我想要提升的领域和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比如孩子学英语,广泛接触各种不同的材料固然有其意义,但也不能忽略精读精听;学习的时间贵精不贵多,高质量的短时练习加及时反馈比持久战更有效;设置志存高远的长期目标,分解为跳一跳可以达到的合理短期目标,多鼓励多支持多让孩子产生自我激励的成就感;通过模仿前人的成就帮助孩子建立和改进mental representation,建立自己的探索之路等。

总的来说,是一本还比较值得阅读的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和篇首提到的两本书一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们长久以来的mindset,即成功人士天生就是某方面的天才。也可以说是一剂带实例的强力鸡汤吧,时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Posted by leelily

双子女,博爱,犀利,rp好,琴棋书画俱不全,文科生中的理科生,理科生中的文科生 有经常性失眠倾向的小睡神,乔帮主时代的苹果教徒,阿婆粉,木拓粉,以周游世界为人生使命 是律师又不是律师,常年求包养……特征:好养活

View more posts from this author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d 博主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