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1/23
Family Reunion in Huntington Beach and Some Thoughts
在Huntington Beach的最后一天是周末,和我一个多年不见的远房表哥一家见了个面。所谓多年不见,是真的许多许多年了,上一次见面我已经一点印象都没有,至少20年前的事情了。但是这个表哥的事迹倒是一直有所耳闻,因为他是我妈这个知识分子家族里唯一的演艺圈明星。
这次除了他本人,也是第一次见到他的妻儿。实际上他们是为了儿子来美国留学(9年级),去年才搬来加州的。从聊天的话里行间可以听出,明星就是明星,家里结交来往的无不都是些上流社会人士,但听说那些极富裕的上流社会人士也一样为了孩子读书的事情操心焦虑,倒是让人心里平衡不少。
比如说国内某大型国有集团总裁为了让孩子进美国名牌高中,砸大钱给该校捐款,好不容易把孩子送进去,但孩子却不求上进,在校巴结其他名人家族后代被人看不起,结果在高中最后一年被学校劝退,落入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你说,花这么多金钱和精力在旁门左道上,何不直接投资于对孩子本身的教育,把他培养成一个有素质有技能的人,又何愁哪个学校不要他呢?
如今我年过三十,虽然从漫漫人生路上来看还算年轻,但也是征战过中美两国,每天会看书、学习、思考,对侄子这个年纪的年轻人也有些话可说。有几点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也记录一下。
一是要找到自己人生的热情所在。这应该是人生一个指南针北极星一样的所在,让你每天早晨醒来知道有继续努力的意义,让你知道经历的这些痛苦和挫折是为了什么而努力。说实话,这样的终极目标和渴望我自己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但并不妨碍我知道但凡是较为成功的人几乎莫不如是。有了这样的目标,人生会多一些自发的努力,少一些挣扎和被动。当然这样的热情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所以年轻时候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走出去广泛尝试,在排除掉自己真心不喜欢和不擅长的事物同时,也能增加找到自己真爱的可能性。成功虽然没有一定之规,但也从来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成功人士都付出了不同寻常的努力,但因为他们的热爱,所以并不会觉得十分痛苦。因此只有广尝试之后的深耕耘,才能让一个人脱颖而出。
二是不能停止运用自己的身体和大脑。这点我自己深有体会,身体和大脑都是越用越灵活,保持学习,保持运动,都能让人更敏锐更精力充沛。人一旦无所事事就不进则退,整天葛优瘫看无脑电视节目,就会日复一日变得愈发懒散和消极。所以在找到自己的目标之前,要么阅读要么运动,是对有限时间的最好利用方式,让你在点滴中保持进步。总之,不能闲着!阅读让人跨出自己的小世界,纵观历史,横览全球,扩大认知,激发好奇心。而运动不仅能保持身材,打通社交,而且对年轻人而言,特别有助于培养不畏困难的坚毅品质和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
最后,为人父母者,自己要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把握住教育的方向,抓小放大,越是重要的东西越是要从小培养。对我来说,自己三十多岁才体会到运动的好处无穷,因此也特别注意在这方面从小培养孩子。但同时也要注意自己不要变成一把锤子,看到什么都是钉子往上敲,要认识到自己的认知会有局限,要保持学习,保持灵活的思维,学会判断,去伪存精,勇于接纳有价值的新想法,勇于改变自己。还是那句话,想让孩子做到的事情,与其啰嗦一百遍催促他们去做,不如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到,孩子自然会模仿你的一举一动。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作为父母,我们想成为孩子的上限还是下限?我们的目标是很多人说的那样,让孩子上我们上过的大学保持在我们的阶层?还是帮助他挖掘自己的无限可能从而成为最好的自己?这个教育上的北极星问题,也许比上什么辅导班更值得我们花时间好好思考吧。
这篇文章是在飞回上海的飞机上写的。上次CLO来中国的时候我问他,你的日程表这么满,是怎么找到时间写Connect(公司内网)上的blog的?他说在飞机上,因为他会议出差频繁,机上时间正好没人打扰,正好写文章写邮件,下了飞机连上网就可以发出去了。这么简单的答案我怎么没有想到呢?人的思维真的很容易被自己的经验所局限,所以才要多看书多提问啊。这次来回美国的长途飞机我正好都是一个人,同事们问我不害怕么?害怕?简直太棒了好么!有十几个小时清静的时间没人打扰,我再也不看机上的垃圾节目了,看书、写博,和孩子一样,想成为怎样的人就学习那些人做事的方式。趁孩子还仰视你的日子,赶紧给他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