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1
不要迷恋粥,粥只是个传说
上个周末去动物园玩,中午在园内的餐厅吃饭。和美国所有餐厅一样,儿童餐不外乎是炸鸡柳、汉堡、薯条之类儿童喜闻乐见的垃圾食品,于是我们给20个月的Eddie买了一盒凯撒色拉。最后他吃了大半盒不蘸色拉酱的色拉,包括干柴烤鸡胸、硬硬烤面包干、脆脆生菜叶子和小番茄,此外还吃了小半个吞拿鱼三明治,几粒自带的栗子,喝了一杯牛奶。
生菜叶子他之前都是嚼嚼就吐出来,这次可能因为新出了几颗牙,竟然还吃了不少。隔壁桌正好也坐了一个中国家庭,男孩子看上去三岁左右的样子,妈妈拿出一个大保温杯给他喂粥吃,他很不配合,反而对Eddie的色拉很感兴趣,害得他妈妈没有办法好好喂粥。如果上去问问,估计又是一个吃饭困难户。
这也不是我们第一次看到中国家庭外食还专门给娃带粥的了,在认识的人或者各种育儿群里也是经常看到顿顿给两三岁的孩子专门烧粥的。国人对粥似乎有种莫名的迷恋,孩子要吃粥,老人要吃粥,感冒要吃粥,拉肚子也要吃粥,不说吃粥包治百病,起码也是百病都要吃粥。
其实健康孩子是真不该吃太多粥。一点点米和很多水就可以烧出一锅粥,吃进去的都是水分,营养密度很低,一会儿就肚子饿了。长期吃粥也会导致孩子缺乏咀嚼训练,由于口腔肌肉缺乏锻炼,还可能影响孩子学说话。吃粥不方便进行自主进食训练,孩子会渐渐对吃饭丧失兴趣。偏有些中医粉看到孩子不爱吃饭,不考虑食物质地的原因,反而断定孩子脾胃虚弱,更加变本加厉地喂粥,越喂粥孩子越不爱吃,结果就去求助万能的推拿了。
香港卫生署的手册内有辅食性状如何随月龄变化的图片,建议家有一岁以内孩子的爸爸妈妈仔细看看,不要错失了咀嚼训练和自主进食训练的最佳时机。其实香港卫生署的建议已经很保守了,我们给Eddie的食物不算最激进的,一岁(只有一颗牙)也已经基本是柔软的成人食物稍加剪碎,一岁半(只有八颗牙)已经和大人吃得没多大区别了。
辅食添加原则上是由细到粗,由软到硬,但新兴的Baby Led Weaning(BLW,自主进食大法)则提倡一开始就直接提供手指食物。BLW可能对大多数中国家庭来说太多激进,但是及早提供手指食物,趁孩子对辅食最有兴趣的阶段及时开始自主进食训练,绝对对孩子的吃饭兴趣有百利而无一害。就我的观察而言,自己吃饭的孩子没有吃饭不好的,吃饭不好的都是被塞着吃饭的。当然啦,这个因果关系很难断定,因为塞着吃饭的家长都说是因为孩子不肯好好吃饭才塞的……
说回粥,在添加辅食初期吃粥当然是没有问题的(注意补充高铁食物),孩子大了就不能顿顿吃粥了,早餐喝点粥啦或者时不时的搞个花式粥换换口味啦什么的当然也是没有问题的。不过白米煮的粥营养价值很低,要适当添加五谷杂粮才比较好。Eddie过了辅食添加的前两个月之后就很少吃粥了,连饭都不太吃,更爱吃馒头、面包、意面、土豆之类的,外国人更是除了燕麦粥根本就不吃粥。对粥的迷恋真心没有什么道理,节约你的时间,让孩子加入到全家饮食中来,享受更多其他健康美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