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12
一岁的孩子学点什么
之前有朋友来家里看Eddie,随口问起:你每天在家里都教他学点啥?我竟一时语塞,倒不是我不知道自己在教他点啥,而是这位朋友单身无孩,很多东西无从说起。于是干脆趁有空整理一下思路,也算抛砖引玉,欢迎大家讨论。
孩子是通过游戏来学习的。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游戏」和「娱乐」对孩子是不同的,孩子需要的是游戏——游戏就是孩子的工作,而娱乐,虽然偶尔为之也未尝不可,但只适宜作为点缀,并不是孩子日常生活的主要内容。那什么是游戏什么是娱乐呢?还是先说娱乐吧,很多人带孩子就是整天娱乐孩子(逗孩子),从挠痒痒到给孩子看电视。孩子也许很乐意甚至很享受,但除了空洞的开心之外,什么都没有学到。
那游戏里又能学到些什么呢?我自己为一岁左右的孩子粗略分了这么几个目标:大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生活习惯,大一点的孩子可能还要考虑社交能力。作为家长,首先要了解自己当前月龄的孩子在这几个方面应该达到哪些目标,然后针对性地陪孩子游戏。就拿我家每天陪玩的内容举例子吧:
- 大运动。Eddie这两个星期刚刚开始学走路,能走个十来步。相对应的活动包括在户外playground让他爬楼梯、爬滑滑梯,家里他会自发地练习走路,爬沙发、爬隧道、钻帐篷,我还会陪他玩踢球(有时候站着踢,站累了就坐着踢,像轮椅篮球一样)。还有就是游泳。
- 精细动作。自己吃饭就是很好的日常锻炼,Eddie之前已经基本掌握用手吃饭了,现在也差不多可以用勺子吃掉一碗粥了。最近他还喜欢给罐头奶瓶等盖盖子,另外还有乐高、小钉板、拼拼图,拿蜡笔画画等。
- 认知能力。可以结合日常生活阅读绘本,比如最近看《建筑工地》,看完之后出门看到建筑工地,就会停下来指给他看:这个是锥筒形路障,那个是工程车。另外常看的还有蔬菜水果图画的书,吃饭的时候就结合认知,认动物的书同理。另外还有现在流行的感官游戏,给娃不同质感的物品感受,提高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认知,简单的有玩水玩沙、家里的破铜烂铁,高级的就自己做吧(网上搜sensory game一大堆)。
- 语言能力。阅读绘本,唱歌等等。
- 生活习惯。一岁左右的娃喜欢翻箱倒柜拿进拿出,正好趁机锻炼他「归位」的意识,结合绘本培养「玩完了就收起来」的习惯。还有比如饭前便后回家洗手的习惯,每次洗手都反复说反复强化。大一点的孩子还可以考虑培养耐心等待、专注、参与家务等习惯。
好的游戏可以一举多得,比如读绘本,既学习语言,又提高认知,培养了好习惯,让孩子自己翻书还能锻炼精细动作。采购玩具也是同理,选购的时候要明确玩具的目的,最好选择锻炼多方面能力的、开放性强的玩具,少选择电声光玩具。比如Eddie从六个月不到开始玩到现在的费雪积木盒,一开始可以练习抓握,然后放进放出学习空间感,最近开始从盖子的洞里放积木进去,既认知了形状的概念,又是精细动作的练习。还有小球,小月龄可以练习抓握,大了可以追着爬,会走路了可以踢着玩,洗澡游泳的时候也可以玩。还有套杯,可以学习大小的概念,内外空间感的认知,锻炼精细动作,也可以玩水玩沙。这几个都是价格便宜量又足的好玩具。在孩子表示出明确的偏好之前,完全没有必要重复建设昂贵的玩具。玩具只是工具,更要紧的是教会孩子怎么玩。
最后再强烈推荐一下我认为最好的育儿书没有之一,《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英文最新第六版,第五版有中文版。不仅包括大家常关心的发烧怎么护理,每个月龄吃什么吃多少,而且还有我前面提到的每个阶段的发育里程碑和相应的玩具推荐。微博和微信上也有几个专注介绍怎么陪孩子玩的账号,黔驴技穷的家长可以借鉴。
不过呢,以上这些理论都不管也无所谓的,孩子就像海绵吸水,只要不是整天把娃扔在电视机面前,他总会自己找机会学习的。其实我在家里也不会刻意安排什么游戏,一切还是按照Eddie的兴趣,他想玩什么就玩什么。大人能做的,是提供安全的环境和有意义的玩具(广义的玩具),剩下的,只要陪伴就比不陪伴好,能有高质量的陪伴就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