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0/25
社交媒体
这个标题有点太大,主要是因为今天中午参加了一个HLS师兄关于中国社交媒体的讲座。这个洋人师兄和另外两个疑似华人的同学合办了一个叫Tea Leaf Nation的电子杂志,从西方视角追踪中国社交媒体——此处其实专指新浪微博——上的动态。当然,我本是为了免费中餐去的,听了之后倒是意外地很impressive,洋人师兄对中文(包括中文网络黑话!)的掌握水平极高,对于新浪微博的理解也让人觉得,“嗯,他还真的是个局内人。”
但师兄说到他觉得微博比Twitter好用,理由包括可以方便地插入图片和视频,可以直观地看到每条微博的转发和评论数量,评论功能相当于一个专题论坛可以集中了解人们对一条新闻一个话题的看法,等等。然而我的看法却是截然相反,除却我前几天的博客刚写到的短文字的自身缺陷以外,我对新浪微博整个也就只能给个中差评——言论自由方面中评,用户创造内容方面中评,用户体验方面差评。如果不是现在整个朋友圈几乎都移植到了微博上,我根本就懒得用它。不过我也承认,西方人想要从网络上了解中国民众的呼声,确实也没有比微博更好的平台了。
经过和师兄的探讨,发现这样的差异主要来源于我们的视角不同。师兄作为一个第三方观察者,当然希望看到普罗大众对于某一事件的看法,那他只要直接去看转发最多的“热门微博”,一条微博下面集中所有人的评论自然是他所喜闻乐见的。而我是将微博作为社交网络来用的,于是很多他眼中微博的优点在我眼中却恰恰相反:我不需要一条热门微博在我的时间线上出现几百次,因为如果我感兴趣,只要出现一个就够了;如果我不感兴趣,出现的越多越是浪费。而我也不关心所有人的评论,我只关心我的朋友怎么看,在微博上却很难单独找出他们的评论。更简单地说,师兄关心的是网民的意见本身,而并不关心谁发表了这些意见,而我相反,只关心特定人的意见,从这个角度上,微博可以满足他的需求却满足不了我的。
而在其他用户体验上,微博附加的图片许多根本与主题无关,反而影响了移动客户端的载入速度——还好有些客户端可以选择默认不显示图片。这点也可能和我个人的阅读习惯有关,我从小就喜欢看字不喜欢看图,对我来说,Twitter那种简简单单纯文字的时间线看起来比眼花缭乱的微博舒服多了。而在评论/转发方面,Twitter上如果用传统RT的话原Tweet仅会在timeline上出现一次,而讨论对话也仅会显示好友之间的对话。不过这个是使用习惯上的问题了,虽然我很讨厌微博的结构,但也不好说孰优孰劣。当然其他的问题也多了去了,审查、僵尸粉、垃圾广告、乱加V……不无都在侵蚀着原先就不甚佳的用户内容和体验。
或者说,微博现在和Twitter根本就已经不是同一个东西了。也许最初微博是随着Twitter的被墙饭否的关闭而诞生的,但它和腾讯一样,看到其他产品有什么吸引人的新功能就一并笑纳。于是渐渐地,就变成了现在这样,包括了G+一样的分组/定向发布、FB一样的个人信息页、豆瓣一样的活动、Path一样的表情、开心网一样的游戏应用以及不知道和谁一样的相册……它什么都想要,成为了和QQ/微信一样强大的怪兽。
但是基础的方面它却一塌糊涂。比如搜索功能,说它一泡无简直是侮辱了无,到现在要搜个用户都要等它滚十圈才能滚出正确匹配,期间一不小心就会点错;搜索某一用户的微博只能搜出原创(还不全),转发完全搜不到;收藏也什么都搜不出来。总之每次用微博的搜索都一包火——这种基础的功能,没有就算了,既然有就至少做到可用再放出来给人用好嘛?!
但回头看看Twitter,似乎也并不是个理想的社交媒体,尤其是在Facebook已经牢牢占据了社交网络老大的情况下,反倒更像是个简洁迅速的信息交流平台——题外话,Twitter的搜索功能也很呆。而FB我也并不待见——封闭系统,布局杂乱,取消了同步外部blog功能!这不禁叫人思考什么是我理想中的社交平台(it used to be the Telnet-based BBS…),便突然想起了久违的Google Plus。爬上去一看,G+也改版了,而且竟然改得更简洁更漂亮了!Google真的不愧是我最喜欢的科技公司(之一)。可惜,它在这场社交网络战争中实在迟到太久了,在这个用户粘性王道的世界里,技术宅要像当年搜索引擎电子邮件那样打赢一场翻身仗,那可是难于上青天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