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2/25

野黄山

应该说,我身边的人乃至我认识的人,果然还都是正常人。如果不是Outdoors版一直在我的收藏夹里,我大概会更早些抽身于这场口水战——即使原本也只是围观的看客而已。一些我一直颇为欣赏的blogger这次写了让我颇为不爽的文,也让我意识到人要一直保持清醒理智中立是多么多么难的事情。我中立了么?我想也没有,下意识地为复旦辩护,为户外辩护,都是和自己本身的立场分不开的。而那些我所鄙视的逻辑,非黑即白的二元论、由个体扩大到群体……难道我从来没有犯过同样的错误?同样也不敢说。

只是,所谓“越理性越冷血”“越讲逻辑越是错”之类的,实在是赤裸裸地颠覆我多年来的价值观。也许,这就是律师吧,本行业的朋友们果然都表现得一个比一个客观冷静。我承认,我听说事件后的第一反应,确实不是为烈士痛哭流涕——相反,那个鄙视学生“竟然没有痛哭流涕”的记者,在我看来简直是太滑稽了!第一个跃进我脑子的想法,确实就是权责分析——谁应当为张宁海的死负责?难道旁观者不是都和我一样吗?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如果旁观者都要为每个生命的逝去掏心掏肺一场,自己的生命也会很快被掏空的。一个警察的牺牲,即使是为了救我的校友们,在我看来也更接近于报纸上的社会新闻或者司考考卷上的案例题。我承认,作为局外人,我无法难受更多。

那些口诛笔伐的记者或者写手们,对任何事情发表评论都是你们的自由,即使我不赞同——“我誓死维护你说话的权利”。但为了公平起见,能不能请你们不要光盯着名校学生不放,而是去追踪报道一下每个牺牲警察背后被救者的心路历程呢?也许你们会看到,这些所谓的“冷漠”,也许和复旦或者大学生并没有必然的关系,那些叫嚣所谓人性的id背后,也不见得没有龌龊的故事。冷漠、自私、享乐主义、金钱权力至上,这些不是复旦培养出来的,这是整个天朝社会的弊病,复旦的孩子更是中国的孩子,他们也许并不更高尚,但(平均而言)至少也没有更卑鄙。要做圣贤,道德帝们请自己去做,复旦从来都不是出圣贤的地方,复旦出的是贵国小清新,是自由而无用。

这只是说他们事后的反应,至于事前,我更看不出他们犯了什么滔天大错了。也许他们确实有准备不周,掉以轻心,但那也只是人人都会犯的错误而已,天时地利人和诸事不顺才导致被困,而警察的牺牲本身更是意外原因为主。

此刻《南方周末》的专题也已经出来了,依然也不免被人骂。为了省事儿,这篇还是留着给自己读读吧。

Posted by leelily

双子女,博爱,犀利,rp好,琴棋书画俱不全,文科生中的理科生,理科生中的文科生 有经常性失眠倾向的小睡神,乔帮主时代的苹果教徒,阿婆粉,木拓粉,以周游世界为人生使命 是律师又不是律师,常年求包养……特征:好养活

View more posts from this author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d 博主赞过: